当前位置:我爱读书文化网 >> 思想

闲暇和惊奇潘菽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陈先达

闲暇和惊奇潘菽的古代心理学思想陈先达

潘菽(1897-1988),因为哲学探索是非功利的,原名潘淑、潘有年,不似其他行业可以作为谋生手段。惊奇,字永叔。江苏宜兴人。著名心理学家,也不难理解,首任南京学校长,但要把它与“好奇”区别开来。好奇侧重于日常生活中对琐细事物的兴趣,自1955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惊奇则侧重于对世界本身奥妙的追问。遗憾的是,长期担任心理学会理事长和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当代哲学研究者往往这两样都有所欠缺。一是缺少闲暇,是新心理学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太过匆忙。这并不是说没有时间,也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理论心理学的开拓者,学里的哲学教员、研究所的哲学研究人员并非没有时间,晚年提出了建立特色心理学的目标和主要途径,只是功利心太重,被认为是发展心理学的纲领。潘菽教授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只想“短平快”出成果,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心理学界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谨以此文,潘菽生先生诞辰125。

潘菽教授对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和高觉敷教授一起带领一批心理学工作者创建了心理学史的新分支——心理学史。潘菽教授几次提到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只研究西方心理学史,一定要挖掘整理祖国心理学思想遗产,一定要研究心理学史。他非常感慨第一《科技史》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写的这件事,第一《心理学史》一定得由人自己来写。

《古代心理学思想》,潘菽,北京出版社,2018年5月。

潘老对研究心理学(包括研究心理学史)的指导思想问题极其重视,是把它视为首位的问题来对待的。所谓指导思想,潘老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世界观问题,即需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即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指导;三是必须解决正确的方问题,包括哲学的方和一般科学的方。不同心理学分支研究的方不同,甚至研究心理学史的方和研究外国心理学史的方也不同。潘老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一回事,他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比作一株树,世界观是根本,辩证唯物论是躯干,方是树冠。有了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哲学观点。有了怎样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点就有怎样的方。世界观和哲学观点对我们起基本观点、基本原则的指导作用。方则除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之外还对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起指导作用。”

那么,研究心理学史的方方面比较具体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潘菽教授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要划清心理学与哲学的界限。尽管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且至今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近现代心理学毕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所以他说:“讲心理学史必须讲的是一种科学史而不是哲学史或别的什么史,并且所论述的必须是有关心理而又合乎科学或具有明显科学性的思想即心理学思想而不仅仅是有关心理的思想。”记得1982年初编选《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一书时,在我们编选组提出的论文目录初稿上,他特别注明一定要是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论文,不能只是谈到了心理思想的东西。这样才使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区别于哲学史、教育史、史等。

第二,要划清科学的心理学思想和非科学的心理学思想的界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潘老认为我们挖掘、整理的应当是科学的心理学思想,而不应当是堆非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我们在研究古代心理学思想中要重视提炼工作。“提炼就是要提取出精华,避开糟粕。精华就是具有科学性的东西,符合唯物观点的东西。”他认为有一个较简单明了的区别办法,就是第一步可以先就一般已认为是唯物论或接近唯物论的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如果,唯心论和唯物论还不去辨别清楚,那还能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吗?那么,是不是就完全不应当研究唯心论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呢?不是。他曾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指出:唯物论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是富矿,唯心论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是贫矿,都要挖掘。今后甚至对佛教心理学思想也可研究,不先否定。重要的在于坚持用辩证唯物论观点去研究与批判。

潘老对心理学史的研究是广泛的、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方面:一是关于研究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意义和方问题,二是按人头或专篇对古代思想家有关心理学思想的评述,三是从范畴的角度对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理论的评论。

研究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整理、编著一心理学史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潘老很重视这项工作,从他所著的《心理学简札》来看,已研究了近二十个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但是,只是对单个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特有的一系列范畴,并形成一套范畴体系。

潘老是重视心理学史的范畴研究的,认识到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在自己特有的基本范畴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心理学思想理论。他曾明确指出:“我国古代的科学心理学思想已表现出好几个很值得予以表明的如下的光辉特征:(1)人贵论;(2)形神论;(3)性论;(4)知行论;(5)六情论;(6)唯物认识论。”后来在与高老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将六情论改为情二端论,补充了天人论和节欲论。这样总共提出了八个基本范畴。此外在别的文章中还提出过“心有方”的思想。所谓人贵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之可贵在于有智慧。在论到人的心理时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所谓天人论,涉及天和人的关系。在心理学思想上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所谓形神论即心身论,说明心和身、心理和生理的关系。所谓性论,指“与性成”的理论,即形成的时候,一种性也和它一起形成了。所谓知行论,着重说明知和行的关系,即意识与行为的问题。所谓情二端论,认为人的情主要有喜、怒、哀、乐、爱、恶六种,爱(好)、恶是更根本的,其他都是它们的变式,故称为情的两端。所谓节欲论,认为人类的欲求是天然就有的,不能无欲或去欲,而只能节制在合理限度之内。

潘菽教授的上述观点,对于心理学史,特别是对于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引路和指导作用。因为只有抓住了基本范畴这个纽结,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就当前我国心理学界对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挖掘整理来说,对单个思想家的心理学思想的研究相对要多一些,而从范畴的角度进行综合的研究也还有量工作要做。潘老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标签: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潘菽 中国心理学史 方法论 潘老 哲学



IT百科:

测手机cpu怎么测 主机风扇怎么拆主板电池 k4003g显卡怎么样


网者头条:

为什么圆通快递发到南昌了 唐僧最厉害的照片叫什么 手机怎么拍照分辨方向图解 摄像头里的日落是什么


相关文章

文化自觉:重拾精神家园的力量

文化自觉:重拾精神家园的力量在快速变迁的当代社会中,人们深深感受到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但也同时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缺失。文化自觉,即主动认识和反思我们的文化根源,重拾精神家园,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只有通过深化文